2021-07-13
7月10日,为期三天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1)在上海圆满落幕。本届大会以“智联世界,众智成城”为主题,超过300家企业参展,汇聚了包括5位图灵奖得主、1位诺贝尔得主等1000多位演讲嘉宾,大会以线上线下同步方式举办,在大会落幕前,在线观看总人次已超3.5亿。
(大会现场图)
从本届WAIC大会揭示的AI技术、产业和应用全球化发展方向来看,未来人工智能创新更注重与产业落地相连,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为人类生活服务,越来越成为AI技术发展的核心价值。那么下一个AI十年会是什么样,AI人才培养又会呈现哪些新趋势呢?
AI觉醒,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转型
本次大会以主题演讲、论坛争辩等形式,让大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真实面貌及未来趋势愈发清晰,不少大咖也分享了他们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在本次WAIC开幕式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创新应用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全球第一,核心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已经形成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和应用生态。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双聘教授、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表示,目前,国内大学体系内的AI教育已经非常泛化了,然而对于更多渴望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学生而言,更好的教学模式仍需要探讨。
自人工智能这一概念崭露头角时,关于其革新行业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人工智能会快速抢占人类的工作岗位,失业大军规模剧增;也有人认为,AI承担的多是重复性、无意义的工作,让人类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探索。
这届大会让我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它的影响。以AI自动识别结算台为例,利用图像识别技术,AI自动识别结算台可以实现自助结算。只要将餐盘放在结算台的指定区域,系统就会自动完成结算。这一技术如今已经在多场景下实现了应用,全过程数字化,省去了人员清算的麻烦。
(大会现场图)
和服务业一样,教育同样也朝着更加智能的方向转变。以智能辅导作业系统为例,加持自然语言处理等AI技术,该系统可对学生提交作业进行打分,并给出针对性注解,让其进行更正,从而有效提高写作与阅读能力。同时,该系统还能对学生进行跟踪处理,个性定制学习计划,分而治之。
在未来,AI还会渗透到更多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还将迎来更大的革新。
AI人才,需各方合力支持
在WAIC现场,多家厂商推出的人工智能新品可谓百花齐放,都表明AI正以井喷式的速度发展。但AI人才缺口却很大,据《2019年中国AI&大数据人才就业趋势报告》统计,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才培养迫在眉睫!这也成为促进未来AI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本次WAIC大会上,一场将“AI与人才”深度结合的“共建生态新未来”的主题板块汇聚了顶尖专家的参与,议题全面覆盖人才需求、获取、培育、发展等人才相关维度。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人才发展,离不开政策、产业、资本、安全的合力支持。
为了破解“人才短板”的问题,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从高校开始,加快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加大AI新型人才培养力度。例如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增加了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国家政策的一系列支持为未来AI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支持。
由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具有跨学科、多领域的交叉属性,加之人工智能发展速度很快,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很难跟上前沿技术的更迭速度,因此,仅靠学校自身在培育新型AI人才方面需要面临巨大挑战,若要加速这一进程,和优秀企业合作,运用企业的技术优势,共同培养AI人才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方式。
校企合作,共助AI产教融合新生态
以大会现场的热点产品为例,威盛电子作为上海市南湖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企业,双方共同亮相该大会。目前,威盛任我行与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校已展开深度合作,共建虚拟仿真测试平台,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模拟仿真测试平台,模拟智能网联环境,培养学生对于智能驾驶的编程、雷达的装调、整车标定方面的应用技术人才,成为汽车智能化专业教学的先驱。
(大会现场图:威盛任我行自动驾驶科普套件)
威盛任我行自动驾驶科教平台适用于K12、职校、高校及研究院等不同阶段人群。从企业用人需求出发,为学生打造详尽有效的课程、设备,支持与职校高校共建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室,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加快新型汽车人才培养,为社会输入更贴近未来发展的人才。
威盛电子高级技术总监唐亮先生表示,威盛任我行未来会不断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打造优质的人工智能科普、科教、科研产品,通过产教融合为更快推进AI+新型人才培养贡献一份力量。助力百万学子进入人工智能行业!
本届WAIC大会,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正向着人类期望的方向发展,那么人工智能在下一个十年会是什么样子?AI人才培养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未来还会有很多未知,但我们的期望和目标,会将梦想一步一步变成现实,这需要技术、商业和产业的共同努力,以助力AI人才培养为基础,带动数字化转型,最终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的福利。
01-08
01-01
12-31
12-31
12-31
12-28
12-23
12-17
12-16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