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旅 新闻 体育 房产 财经 健康 酒店 教育 汽车 游戏 娱乐 时尚 生活 商业 科技 智能 亲子 食品

小米挖孔机盖风波升级:有车主已起诉,一辆车索赔12.6万

2025-05-15 IDOPRESS

挖孔机盖风波并没有随着小米道歉而平息,反而愈演愈烈。近期,苏州一名律师兼SU7车主以“虚假宣传”为由正式起诉小米汽车,要求退还定金2万元及三倍赔偿12.6万元,并索赔律师费1万元。该车主起诉的对象有苏州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和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该车主表示,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法院尚未公布审理进展。

“限制马力事件出来、挖孔事件出来,我去问了小米没有任何一个人给我答复”“被迫无奈我发了一个律师函,但是小米也没有给我任何回答。迫于无奈我只能起诉给我一个说法,要求法院给我一个公平正义。”该车主表示,自己有一款小米SU7创始版,还下定了小米SU7Ultra。

该车主公布的民事诉讼状显示,在量产版的小米SU7UItra流车上市发布会及后续宣传中,被告二、三对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进行了一系列宣传,诱导消费者将量产版与原型车具有相同的性能进行关联。

而小米在5月7日的公告中,已将对碳纤维机盖的宣传改为:“碳纤维双风道前机盖,在满足复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还提供了部分空气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并对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向消费者致歉。该车主认为,小米的这一公告变化也确认了产品与之前宣传的内容不相符。

其认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

由此该车主认为,即使不构成欺诈,亦构成重大误解,原告有权撤销合同,被告亦应双倍返还定金。另外,该车主还在诉讼状中写道,被告锁马力的行为已经让原告丧失了被告履行合同义务的信心,亦有权解除合同并双倍返还定金。

此前,有车主发现小米SU7Ultra碳纤维前舱盖(选装价4.2万元)内部结构与普通版是一样,而在车头的风道处喷“可视化烟雾”,却发现机盖处没有任何动静;往机盖处盖上一张纸巾,用鼓风机往风道里吹,机盖处的纸巾也是纹丝不动。因此,车主质疑该选装配件是“装饰性设计”,无实际效果。

随后该事件进一步发酵。

针对此事,小米汽车在5月7日进行了回应,并对未交付的订单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对于已提车和在本次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截至5月10日23:59:59前)的锁单用户,将赠送2万积分(价值2000元)。

因为挖孔机盖事情,小米汽车被多名车主准车主联合发声要求退车。在相关视频中,这些车主称不认可小米官方对SU7Ultra挖孔机盖事件的补偿声明,并要求小米退车。在多个社交平台上,也有已经下定的小米SU7Ultra准车主要求退车。另外,有小米SU7Ultra车主还组建了维权群。

不过,小米挖孔机盖事件似乎迎来了反转。近日,有博主就近期小米SU7Ultra挖孔机盖被质疑一事,对该车型进行了实测。该博主的测试认为小米SU7这种负压的机盖设计,如果要模拟它的真实工况,风一定要从表面吹才能看到实际效果。该博主的具体测试步骤为,在轮毂处放烟雾,然后向前舱盖进行吹风,约20秒后烟雾从前舱盖飘出。

“这个机盖是有用的,这个机盖的风道和原装的散热器、刹车、通风都没有关系,气流是从轮拱抽上去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雷总的微博并不存在什么虚假宣传。”基于此,该博主认为,小米SU7Ultra的双风道前舱盖能够起到辅助散热的效果。另外,该博主还认为,小米Ultra需要考虑法规问题,需要考虑在国内是否能直接上路的问题。

当然,关于该博主的测试方式,在其视频下的评论区也存在争议。对此,有网友提建议,让小米像阿维塔一样,直接去做个风洞做个对比测试,来证明双风道前舱盖的有效性。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该车主胜诉,则小米需要赔偿其13.6万元,而目前小米SU7Ultra销售超过1万辆,这意味着赔偿金额将非常巨大。当然,至于判决结果怎样,是否存在虚假销售,这些都还需要法院进一步鉴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该事件将成为中国汽车营销历史上的重要一笔。

(责任编辑:zx0600)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联系我们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