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7 IDOPRESS
又一芯片巨头即将横空出世。
5月25日,海光信息官宣正在筹划由公司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根据公告,两家公司将从5月26日开始停牌,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着眼规模,作为收购方的海光信息市值高达3164亿元,身为被合并方的中科曙光同样拥有906亿元市值。假如市场给予估值溢价,那么两者“合体”的新公司或将超四千亿市值。
那么,如此大规模的交易背后是谁在导演呢?
据悉,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交集”非常密切。目前,海光信息虽然没有实控人,但中科曙光是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27.96%;而中科曙光则背靠中科院。
当然,无论是海光信息还是中科曙光,两者的“国家队”属性都非常明显。
海光信息、中科曙光拟“合体”
5月25日,海光信息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由公司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截至公告前一交易日收盘,海光信息市值3164亿元,中科曙光市值906亿元,假如市场给予估值溢价,那么两者“合体”后或将形成市值超四千亿的巨头企业。
目前,本次吸收合并交易的具体方案仍未披露。根据公告,因涉及事项较多、涉及流程较为复杂,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A股股票将于5月26日开市时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据了解,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的合并并非完全割裂,实际上两者“交集”非常密切。
回溯历史,中科曙光在2014年便联合国科控股等方面发起设立海光信息;2018年11月26日,中科曙光竞拍成都产投有限、成都高投有限在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的海光有限出资额,分别均为9740万元。
现如今,海光信息董事历军也在中科曙光担任董事、总裁,公司董事沙超群、徐文超也都曾在中科曙光有过任职经历。
股权方面,海光信息暂无实控人,中科曙光则是公司第一大股东,其持有6.5亿股,持股比例27.96%。
而在握有大额股权基础上,海光信息的股价变动对于中科曙光的业绩及市值也有较大影响。
2024年年报显示,中科曙光在权益法下确认海光信息的投资损益为5.4亿元,同年中科曙光归母净利润则为11.42亿元。而按照最新市值计算,中科曙光手持海光信息股权价值约为884.65亿元,相当于其总市值的98%。
据悉,海光信息是属于高端计算芯片设计企业,主要产品是以海光3000/5000/7000系列的CPU和海光8000系列的DCU。而中科曙光的主要营收由高端计算机以及存储产品为核心的IT设备业务贡献,并辅以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
因此,海光信息和中科曙光皆属算力产业链。而着眼产业层面,两者的“合二为一”将带来多方面益处。据悉,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进行整合将优化从芯片到软件、系统的产业布局,汇聚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不仅是两家企业资源的叠加整合,也是我国算力产业“补短板、锻长板”的有益尝试。
往后看,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的换股比例将成为吸并事项的重要看点。目前,海光信息、中科曙光最新股价分别为136.12元、61.9元,两者股价比值为1:0.455。
巨头背后的“熟人”
巨头的真实质地几何呢?从业绩来看,海光信息、中科曙光均为A股市场上绩优科技标的。
数据显示,自上市以来,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均实现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为正。再着眼2025年一季报,海光信息实现营收24亿元,同比增长50.76%,扣非净利润4.422亿元,同比增长62.63%;同期,中科曙光收入同比增长4.3%至25.9亿,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89.1%至1.07亿。
此番情形下,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也吸引了不少A股知名投资者前来投资,葛卫东家族便是其中之一。
回顾过往,葛卫东入手中科曙光的“故事”最早可追溯至2017年。当年四季度,其新进成为公司前十大股东,一举手握1000.75万股,占总股本比例1.56%。
此后,葛卫东对中科曙光的持股量经历了“大起大落”。先是在2019年半年度,其进一步成为了中科曙光第二大股东,持股4385万股,占比4.87%;随后,来到2019年三季度末,他直接离开了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中。
梳理公开信息发现,葛卫东对于科技股的投资情有独钟。而对于A股市场上为数不多能展现出多年稳定增长的中科曙光,他自然不会轻言“抛弃”。
2023年,AI浪潮开始“席卷”A股,此时与葛卫东家族成员重名的投资人大举买入中科曙光。
根据中科曙光2023年半年报,葛卫东和其妹妹葛贵兰(暂未可知是否为同一人,下同)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近亲戚葛贵莲纷纷进入中科曙光前十大流通股东。其中,葛卫东、葛贵兰、葛贵莲持有公司1097.12万股、979.83万股、969.69万股,彼时三者持仓市值超15亿元。
不过,葛卫东家族并未对中科曙光进行长期持股。2023年四季度及2024年二季度,葛卫东与葛贵兰先后退出公司前十大股东;2025年开始,葛贵莲持续进行减持,截至一季度末其已经减持392.85万股,尚存1285.61万股。
另外,对于相较中科曙光成长性更为显著的海光信息,葛卫东也早有布局。
海光信息招股书显示,2020年7月,葛卫东控制的混沌投资以11.21元/出资额的价格参与增资,认缴4459万元注册资本,初始投资金额为5亿元。
登陆资本市场后,海光信息股价一路水涨船高,而获利众多的葛卫东也对其进行一定程度“兑现”。据统计,自2023年至2024年年末,混沌投资通过卖出手中的海光信息股份获得将近20亿元现金。
截至2025年一季度,混沌投资仍持股1845.71万。倘若至今未变动,那么其持股市值约为25.1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葛卫东家族外,赤峰黄金实控人李金阳对于海光信息非常青睐。
2024年第三季度,李金阳的名字出现在海光信息前十大股东行列里;此时,其持有海光信息约6573万股,按照该阶段76.94元/股均价估算,其持股市值超过50亿元。
而在经历了“924”行情以及“DEEPSEEK”行情后,当前海光信息的股价已经较彼时上涨超75%。依照李金阳6573万股持股计算,其目前持股市值已经达89.4亿元。
“算力航母”的资本版图
在海光信息、中科曙光所组成的“算力航母”即将问世之际,一众中科曙光麾下的“中科系”A股公司受到关注。
北交所上市的曙光数创便是其中之一。据悉,该公司由中科曙光持股62.07%,主营为液冷;根据《液冷数据中心白皮书》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公司2023年度在液冷基础设施市场份额达61.3%。
科创板上市公司中科星图也由中科曙光直接持股15.7%,其总裁邵宗有曾任中科曙光副总裁。穿透业务来看,中科星图是海光信息、中科曙光算力的直接应用出口之一。
此外,由于中科星图具有33.52%持股,所以同样身为北交所企业的星图测控同样拥有中科曙光属性间接加持。
针对“中科系”的看法,德邦证券在点评海光信息吸并中科曙光事件时指出,上市公司在某一领域成为龙头之后,市值的天花板一定程度上受限于所处行业,大赛道产生大市值龙头,小赛道产生小市值龙头,而中科系公司可以跨学科的有机结合,在新的交叉领域实现协同效应,有望打开各自的业务天花板和市值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算力航母”的诞生符合时代潮流。
回溯历史,多家A股科技龙头公司已经率先开启整合“大幕”。2025年3月,北方华创和芯源微纷纷发布公告称,北方华创正在通过协议受让芯源微17.9%股份并改组芯源微董事会,实现对芯源微的控制。
再往前看,科创板首单“A吃H”私有化港股案例也已经发生。2024年10月,美埃科技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通过自有资金加并购贷款方式收购在中国香港上市的捷芯隆并将其私有化退市;现在,这笔交易已经完成。
并且,科创板首单“A收H”的重大资产重组亦在2024年出现,交易的主角是亚信安全。根据公告,亚信安全将支付现金约13.85亿港币收购亚信科技20.316%的股份,并取得亚信科技9.605%的表决权,并最终间接控制亚信科技29.921%的表决权。
往后看,倘若“算力航母”顺利落地,那么将进一步激发科技领域资产整合的热度。
(责任编辑:zx0600)
05-27
05-27
05-27
05-27
05-27
05-27
05-27
05-27
05-27
05-27